戴森吸尘器好吗?戴森吸尘器用上了激光,究竟能带来什么?

在我不少洁癖朋友的世界里,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干净。即便视力足够好,也会有被肉眼忽略掉的灰尘。

当各家吸尘器不断地提升吸力、改进尘气分离设计,最大化清洁能力的时候,戴森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如何发现肉眼难觅的灰尘?

戴森今天发布的新旗舰 V12 Detect Slim 给出的答案是——激光探测。

激光,让我以为的干净变得真实

激光装置集成在主吸头软绒吸头的右侧,是一个距离地面 7.3mm 的激光二极管,当清洁的时候,二极管会通过一个透镜向外散射,正好形成一个覆盖主吸头的绿色光带,从而照亮吸头前方的微尘。

IMG_256

开启的一瞬间,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尘在绿光下瞬间投射出斑斑点点的阴影。

IMG_257

戴森工程师说,之所以采用激光,是因为激光的方向好、能量大,对于人眼而言,绿光比红光或者蓝光亮 8.5 倍,可以提供 500lux 的环境光。

为了验证 V12 激光探测的效果,我在地面撒了一些盐粒,肉眼几乎不可见。

IMG_258

我也借来了同事的另一款吸尘器对比,它搭载的是 LED 照明。

IMG_259

IMG_260

几天的使用中我也发现,激光在光线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反差,适当调暗灯光可以让灰尘暴露得更清楚。

IMG_261

智能调节吸力的新思路

在上一代 V11,戴森就希望能够实现吸力的智能调整,当时的解决思路是让「高扭矩吸头」根据地面材质的阻力变化,从而利用微处理器调整吸力。

比如说在地毯上使用时,戴森会自动增强吸力,而切换到光滑木地板上时戴森 V11 又会动态减小吸力。

V12 更换了一种思路:不考虑地面材质,而依据灰尘颗粒度的多少去调整吸力。

如何判定灰尘颗粒度的多少?戴森用上了一个新的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这种技术多用于 NASA 太空项目检测太空碎片,来避免与空间站相撞。

IMG_262

当灰尘进入机器并撞击集尘筒入口处的压电式声学传感器表面时,会改变其形状或引起振动波。形状变化和振动信息通过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将其转化为脉冲,然后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算法对灰尘进行大小测量和数量统计。

压电式传感器每秒监测颗粒物 15000 次。比如说,V12 Detect Slim 在配备激光纤巧软绒吸头或者防缠绕螺旋吸头下,当压电式传感器发现灰尘量比较大时,芯片便会将这一信息发送给马达和电池,从而增大吸力,当灰尘水恢复正常时,吸力就会相应减弱。

IMG_263

我尝试在同一材质的地板上,每隔 30cm 铺设了一个滑石粉带,然后用 V12 逐渐推过这个混杂的环境,即便从声音上也能明显感受到吸力的变化。

V12 的反应还是很快的,接触到滑石粉带的时候,基本上能在半秒内做出吸力调整。

虽然机器仍然内置了自动、节电和强力模式,但这个功能基本改变了我手动调整的惯,把选择交给机器。

吸尘器的灰尘分类

既然传感器能识别探测灰尘,V12 也顺便增加了另一个功能——灰尘分类。

相比传统红外灰尘传感器智能大致测算灰尘多少,V12 Detect Slim 可以记录 PM10-500 范围内不同颗粒物的数量。机身的 LCD 屏幕能够实时监测分析吸入灰尘的大小和数量,并对其进行分类。

IMG_264

不过吸尘器并不能直接识别花粉、皮屑这些灰尘的类型,而是按照灰尘的颗粒度进行区分——大于 500 微米、大于 180 微米、大于 60 微米、大于 10 微米,以柱状图呈现。

数据可视化的好处,一是提供清洁的科学证明,二来有助于用户了解清洁效果——当我反复清理一个干净的空间,可以发现,数据图已经不再增长。

当机器再次充电之后,数据便会自动清零。当然,如果可以手动清零,可能会更灵活一些。

毛发缠绕的老大难问题

IMG_265

对于不少长发女生或养宠一族,家居清洁最艰难的时刻,莫过于做完卫生后,徒手清理刷头上缠绕的毛发。

戴森 V12 重新设计了电动床褥吸头,将其改造为防缠绕螺旋形吸头,内置马达,锥形结构,当毛发被吸入刷条时,就会像一个螺旋一样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甩出集尘筒内。

由于从女同事的头上薅发未果,我找来了一根丝带(逗猫绳),通过升格视频可以看到,丝带顺着锥形顺利地进入吸入集尘筒。

IMG_266

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螺旋输送机,一种利用电机带动螺旋回转,推移物料以实现输送目的的机械。更早还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阿基米德螺旋泵」。

IMG_267

希望未来主吸头上可能应用防缠绕的设计,毕竟毛发不仅仅只遗留在床铺。

兼顾吸力和轻量的旗舰

IMG_268

在整机设计上,戴森 V12 Detect Slim 一改传统扳机式的开关,而是在集尘筒上方集成了一键式开关,轻点启动以后,不再需要长时间扣住按键。

IMG_269

一些优良的传统也延续下来:

比如我很喜欢的可拆卸电池设计,中途换上「弹夹」,便可以获得翻倍的使用时间,扩大使用面积。既解决了轻便的问题,又不缩小吸尘面积。

IMG_270

比如横向集尘筒的设计,这种弹射起步的设计在倾倒垃圾时候避免弄脏手,倾倒垃圾也更卫生。

IMG_271

戴森 V12 Detect Slim 的诞生离不开前作的铺垫和探索:

V11 用 185AW 的吸力和 60 分钟续航证明了戴森在数码马达和气旋设计上依然掌握着超前的优势,而 Digital Slim 则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而 Omni-glide 则通过改变传统吸尘器的结构设计赋予了机器的灵活,让设备适应人。

IMG_272

▲ 戴森 V11 和戴森 V12

如果说吸气强劲的 V11 稍重,轻便的 Digital Slim 吸力又稍弱,那 V12 Detect Slim 第一次实现了四者的衡:它既拥有 Digital Slim 轻量结构,吸力也能达到 150AW 的一线水准,同时用解决了灰尘探测、吸力调节和毛发缠绕三个痛点。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戴森的工程师说,轻量并不是一味追求重量降低,而是要考虑整机能的清洁表现。因此,在做改进的时候,工程师需要慎重地考虑哪些部件可以被优化,哪些不能妥协。

究竟什么是一个好的吸尘器,曾经的标准是吸力大,但市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智能、持久和灵活。

当吸力已经过剩的时候,轻和智能,就是另外一种生产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DIY文章
酷比魔方发布iPlay50系列新品 还将针对不同用户划分不同系统
HKC惠科新推MiniLED显示器 将用上FastVA面板 分辨率更高
消息称索尼A7R5旗舰新品将采用最新像素偏移技术 拍摄更快
SurfaceDuo2进一步支持BSP与UEFI 且运行状态正常且稳定
联想拯救者刃系列最新款台式机将在今晚亮相 全新处理器可期
CFexpressTypeA存储卡增加320GB版本 售价预测可达六千元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