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还精通音律。蔡邕在东汉末年可是属于文艺全才,就连早年还未发达的曹操,也经常到蔡邕府中请教问题,因而蔡邕也算是曹操的半个老师。
(资料图)
后来,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中原时,他得知自己的老师蔡邕之女蔡文姬流落在匈奴,曹操认为自己已经这么强大了,还让老师的女儿在北地吃苦,觉得不接回来很没面子,他乃派使者携带金银珠宝,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在离开匈奴回归故土之际,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慷慨绝唱《胡笳十八拍》。
蔡邕精通音律,我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说的就是蔡邕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便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有一个典故“蔡邕听琴”,更能说明蔡邕对音律的熟悉程度。
故事说的是蔡邕曾经做过官,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因而得罪了一帮小人,遭到了邪恶势力的陷害,被充军流放。过了许久,蔡邕又被赦免。
赦免之后,蔡邕带着家人在外面流浪,不敢回到家乡,担心那些有权势的人继续谋害自己。
多年后,蔡邕结束流浪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陈留。有的乡亲们得知这位大才子回来了,都非常高兴,因为蔡邕经常为百姓做好事,威望一直很高,所以,经常有亲朋好友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有一次,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林仁得知蔡邕回乡了,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宴请蔡邕。
盛情难却,蔡邕应约前往。他兴致勃勃地往林仁家走去时,就在走到了林仁家大门外时,他听到屋里弹琴的声音,蔡邕停住脚步,而是欣赏起了琴声。
起初,琴声悠扬,悦耳动听,但是,不一会,琴声变得沉重,一种压迫感阵阵传来。蔡邕听到了琴声里隐约透露出来一股“杀气”。
蔡邕愣住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使他对任何一种细微的不祥之兆很敏感。他突然警惕了起来,林仁要请我吃饭,为什么屋子里的琴声会隐藏阵阵杀机?莫非是多年不见的朋友变心了?
蔡邕不敢多想,也不敢进屋子里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转身就走。
正在这时,另一位赴宴的朋友迎面走来,他看见蔡邕转身离开,神色异样,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拦住蔡邕问道:“蔡兄怎么不进屋呀?”
蔡邕却好像没听见似的,急匆匆的走开了。林仁得知蔡邕走到门前而不进,甚是奇怪,他以为自己没有到门口好好接待蔡邕,而让蔡邕觉得自己有些失礼,才生气离去。
林仁不安之后,亲自赶到蔡邕住的地方,再一次请他赴宴,并再三道歉,说是忙于屋内的张罗,有失远迎,请老朋友不要在意,现在请蔡邕看着老朋友的面子上,一定要到家里吃饭。
蔡邕觉得不好推辞,只得又跟随林仁回到了宴席上。当宾主们纷纷开怀畅饮时,唯独坐在首席的蔡邕面色不安,与宴席上的快乐毫无相关。
林仁作为主人,发现了蔡邕的异样,就主动地询问蔡邕:“蔡兄,我们也是多年的知己,虽然许久不见,但情谊仍如当初,不知道你今天有什么不快,能不能和小弟讲讲,也好分担忧愁,如果是小弟家中有失礼怠慢的地方,还望你多多包涵。”
蔡邕一听,也觉得是不是自己有点多疑了,就直截了当地对林仁说起了自己刚才在门口的情况,他说听到屋子里弹琴充满了“杀气”,而不敢进屋吃饭。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主人十分坦然,这完全是一种误会嘛!
而解开疑团的还是刚才那位弹琴的客人。他听了蔡邕的话后,就笑的对蔡邕说:“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后汉书·蔡邕列传》)
这位宾客说的意思就是,他正弹着琴,弹着弹着,他忽然看到窗外的一棵树上,有一只螳螂,正张牙舞爪地向一只蝉走去。正当螳螂要扑过去时,弹琴的人发行那只蝉飞走了。
弹琴的人担心螳螂捕不到蝉,手上情不自禁地为螳螂助威,大概就在这时,他弹的琴声里充满了“杀气”,正好被门口的蔡邕听出来琴声中隐藏的“杀气”。
蔡邕听完宾客的解释后,也不禁莞尔一笑。一场误会过去,大家都对蔡邕听琴的本领十分赞赏,纷纷惊叹不已。
对于古琴的演奏,人人都懂得欣赏,而能听从琴声内在的含义,这种欣赏能力就不是容易达到的了,而蔡邕就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音乐家。
本文参考文献:《灿烂中华文明·艺术卷》、《后汉书》